您的位置:
主頁 >
客戶問答黑臭水體主要有哪些?在生態修復中使用什么方法好呢?
黑臭水體主要有哪些?在生態修復中使用什么方法好呢?
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9-12-21 16:51 瀏覽次數 :
黑臭水體主要有哪些?在生態修復中使用什么方法好呢?
黑臭水體治理的思路先行,避免為了治理黑臭而治理黑臭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可謂“百花齊放”,表面上看非朱即墨,實則殊途同歸,總體可以概括為“系統分析、綜合施策”。“系統分析“是指必須系統分析城市黑臭水體水質水量特征及污染物來源,包括點源污染源(排放口直排污廢水、雨季溢水、初期雨水等)、面源污染源(各類降水所攜帶的污染負荷、農村畜禽養殖廢水等)以及內源污染源(底泥污染物、漂浮物、懸浮物等),“系統分析”保障了“綜合施策”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。
“綜合施策”既指綜合控源截污、內源控制以及生態修復等黑臭水體治理技術,避免單一治理技術的局限性,即再好的單一治理技術也不能徹底解決水體黑臭問題,亦指綜合水體污染程度、污染原因和污染階段,因地制宜,因時制宜,選用相對適宜的治理方案。
根據污染程度與治理目標的不同,將黑臭水體治理分為應急治理、水質改善和長效保持三個階段。在應急治理階段,針對黑臭嚴重水體,采取有效措施,短期內快速緩解和消除黑臭現象。
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:
(1)截污,控制外源污染物的進入;
(2)投加絮凝劑、除藻劑等藥劑,快速去除污染物;
(3)底泥清淤,將大量污染物遷移出水體;
(4)補水(地表水或再生水),快速遷移、稀釋污染物質。在水質改善階段,經過應急處理措施,黑臭現象緩解之后,進一步減輕水體污染負荷,采取工程措施凈化水質,恢復水體景觀功能。
主要技術實施要點為:
(1)人工增氧(曝氣、純氧增氧、化學增氧等),防止厭氧分解,提高水體中有機污染物質的降解速度;
(2)投加底質改良劑或氮磷控制劑,降低內源污染釋放(僅適用于滯流型水體、封閉和半封閉型水體);
(3)旁路處理,對水體進行循環處理;
(4)植物凈化(植物塘、生態浮島等),利用水生植物的凈化功能改善水質。在長效保持階段,黑臭水體治理后,可能會面臨污染負荷再度升高等問題,使得水體水質惡化和黑臭反復,因此需要保證水質有效管理,確保水質改善效果的長效性。